催眠或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埃及,以及中國古老的祝由術、導引術,或是其他民族的巫術都有催眠的痕跡可尋,但都高深於現代催眠。現代催眠最早以催眠術鼻祖麥斯買的名字命名為Mesmerism,至今約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後來由英國曼徹斯特的外科醫生詹姆士.布雷德(James Braid)將催眠定義為Hypnosis。在希臘神話中Hypnos是睡神,相傳Hypnos住在冥界,他的左手拿著罌粟花蕾,右手則是持著一支牛角,牛角里裝滿了液體,這種液體可以令人進入睡眠。如果被他的魔法棒輕觸到眼睛,無論是人或者神,都會無法抗拒的進入夢鄉。

中國現代催眠術是由國外傳入,1903年留日學生王若儼翻譯了《催眠術實施法》。 1905年有留日學生江吞等翻譯《催眠術精理》,1905年陶成章在上海講授催眠術,其後《催眠術講義》出版。留日學生余萍客1909年在日本橫濱創立了中國心靈俱樂部,研究傳播催眠術。留日學生鮑芳洲1910年在日本神戶組織華僑催眠術研究社,傳播教授催眠術。
基本要素

大多數人認為,催眠能否成功,主要應該看催眠師的技藝如何,認為催眠師在這裡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事實上一個人的催眠能否成功其關鍵因素除了催眠師本身的經驗及技藝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共同的信任,在某個層面上而言,催眠師本身應該具備快速與個案建立親和感的能力,被催眠者是否具有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 ,也應該是決定催眠進入何種深度的重要關鍵。然而深度不一定能夠決定一切,多數的催眠在一級及二級左右深度就可做到,那樣的狀態下,被催眠者十分的清醒,多數的被催眠者僅是感覺自己閉上眼睛而已,並感覺不到跟清醒中有太多的不同。事實上,每個人都具備被催眠的能力,卻又因為每個人的狀態各不相同,所以進入催眠的速度及深度以及接受催眠的建議也都各不相同。其實人類每天都活在自我暗示或他人暗示之中,這種受暗示性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在進行著,只不過一般人接受到暗示也不以為意,就像是我們在看電視時,看到的廣告一樣。只不過平日的接受的程度沒有那麼高罷了。有些具有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的人,可以非常容易的被催眠師用暗示的方法進行催眠,這些人不僅容易受到別人的暗示而進入催眠狀態,進行自我催眠的能力也會很強,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進行自我催眠,人類的每一個想法及意識都可以算是一種自我催眠。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屬性(天賦),然而也可以經過專業後天的開發。
一般人的可催眠性

每個人都有受暗示性(可催眠性),只不過程度不同。一般來說這種可受暗示性的程度是相對穩定的,但據說也受年齡的影響。一般認為在兒童時期較高,在青少年時期達到最高,之後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有證據表明這種可催眠性是受遺傳影響的,但同人格,個性都沒有直接的關係。據說這種可催眠性也可以通過訓練而進行強化。有學者認為感覺剝奪也可以使可催眠性有所改變,但改變不會很大。可催眠性與人的性格有關係,一般來說想像力較豐富的人他們的受暗示性會比較高一些,而批審性較強的人他們的的受暗示性會比較低一些。最重要是被催眠者的意願,即使他對暗示的感受性高,但是沒有意願的話,是進不了催眠的。
催眠的方法

大多數是使被催眠者完全放鬆,然後再使用暗示的方法對被催眠者進行催眠,包括言語的暗示、環境的暗示等。言語暗示是用言語的形式,將一些暗示的信息傳達給被催眠者。如對被催眠者說:“你現在置身在一個非常幽靜的森林裡。”環境暗示是讓被催眠者處在一個適合催眠,有助於使被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的場所,如室內燈光的光線,室內的音樂,室內的陳設等。但亦可在緊張和嘈雜的地方進行。多數在電影裡出現的彈手指聲為催眠開局,是因彈手指聲音能夠對腦波產生一種提醒與暗示性。
催眠原理

說到催眠原理,一定要從腦波開始講起。腦波有四種:β α θ δ波。當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現的是β波,稱為一般狀態。當人在心情平靜下,所呈現的是α波,稱為放鬆狀態。 θ是打盹波,稱為打盹狀態。 δ是酣睡波,稱為熟睡狀態。而催眠就是在α波和θ波狀態下進行的。
為什麼要催眠

醫學報告指出,許多的疾病都是由長期壓力和煩惱的形成的,當然做人難免會有壓力和煩惱,當人們遭遇到壓力時,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喝酒、唱歌、跳舞、看電影、逛街等等,來舒解個人的壓力和煩惱,這種放鬆是有益的,畢竟心情要平靜才比較有能力省察放鬆前的煩惱,腦波呈現α波時(也就是催眠狀態下),才是潛意識打開的時候,同時也帶動間腦的啟動,有助於解決所有問題的緊張根源。部分LGAT課程也會運用催眠術。
功效

催眠療法:催眠療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識範圍變得極度狹窄,借助暗示性語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通過催眠方法,將人誘導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將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從而產生治療效果。

催眠可以很好的推動人潛在的能力,現在一些心理治療的方法是使用催眠來治療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強迫症,憂鬱症,壞習慣,情緒問題等。藥癮與酒精中毒者對催眠的反應不佳,用催眠幫助戒菸的成效也不明顯。

1969年美國的賓州大學的麥格拉山發現,不容易被催眠的人,使用催眠止痛的效果和強效止痛劑的結果是一樣的。但可被高度催眠的人利用催眠來止痛可達到止痛劑效果的3倍。
催眠運用

催眠的運用在於:治療憂鬱症、治療肥胖、協助戒煙、改善睡眠品質、解除心理壓力,信心重建、治療創傷症候群(如美國衛生部輔導的伊拉克戰場士兵回國的創傷治療計畫)、恐懼症狀克服(如:幽閉空間恐懼症、飛行恐懼症、演講恐懼症)、戒除強迫性行為......





Interested in buying this Domain? Tell us what you plan to do with hypnotherapy.tw We are only interested in selling to ethical, professional developer with a serious background in Hypnosis.

Please contact us at info@hypnotherapy.org 


Chinese Hypnosis